一哄而散

成语拼音

yī hòng ér sàn

一哄而散成语解释

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典故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硃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成语典故

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圆,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

成语造句

人群听到警报声响起,瞬间一哄而散。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平日里无所事事,经常聚在一起惹是生非。 这一天,这群年轻人听闻镇上来了一个外地的富商,带着大量的财宝。他们心中起了贪念,商量着要去打劫富商。于是,他们纠集在一起,气势汹汹地朝着富商所在的地方而去。 然而,当他们快要接近富商时,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原来,富商身边有一群护卫,而且看起来都很厉害。这群年轻人开始有些害怕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富商的护卫发现了他们,并发出了警告。这一下,这群年轻人彻底慌了神,他们也顾不上什么财宝了,瞬间就如鸟兽散,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逃窜而去。原本气势汹汹的一群人,就这样一哄而散。 后来,这件事在镇上传开了,人们纷纷嘲笑这群年轻人的胆小和愚蠢。他们本以为可以轻易得手,却不曾想遇到了阻碍就如此不堪一击。正如《史记·黥布列传》中所记载的:“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这些年轻人就如同那不能坚持到底的军队,稍有困难就土崩瓦解。 这件事也给小镇上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让大家明白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做出错误的行为。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人的本性往往会暴露无遗。那些平日里看似嚣张跋扈的人,可能在关键时刻却胆小如鼠,不堪一击。而真正有勇气和智慧的人,会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那以后,这个小镇上的年轻人也收敛了许多,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再轻易地被贪婪和冲动所驱使。而“一哄而散”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瞬间四散逃离的人群的常用词汇。

一哄而散-成语图片

一哄而散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