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

成语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一字之师成语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典故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成语典故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成语造句

他凭借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真诚态度,成为了很多人在写作方面的一字之师,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水平。

成语故事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齐己的和尚。他非常热爱诗歌,常常独自吟诗作对,并且在诗坛上也小有名气。 有一次,齐己在一个冬日的清晨醒来,看到外面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被白色覆盖,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对自己的这首诗非常满意,于是兴高采烈地拿着它去请教他的诗友们。 诗友们看后,都纷纷称赞这首诗写得好,只有一个名叫郑谷的人,在仔细品味后,对齐己说:“这首诗意境很好,只是‘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不太贴切,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后,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但是经过郑谷的一番解释,他顿时恍然大悟。郑谷说:“‘数枝’显得比较杂乱,而‘一枝’则更能突出早梅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孤傲与坚韧,也更能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意境。” 齐己听后,对郑谷的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立刻将诗中的“数枝”改为“一枝”。改过之后,这首诗果然更加精妙绝伦,韵味无穷。齐己深知自己从郑谷那里学到了非常宝贵的东西,于是非常诚恳地向郑谷鞠躬道谢,并尊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开来,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它让我们明白,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也可能会对整首诗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齐己这种虚心求教、勇于接受他人意见的高尚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而郑谷能够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指出齐己诗中的不足之处,也体现了他的博学与才华。 “一字之师”这个成语,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它不仅提醒着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细节,也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随时准备向他人学习。无论对方的身份、地位如何,只要他们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建议和帮助,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激,将他们视为我们的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一字之师-成语图片

一字之师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