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败涂地
成语拼音
- yī bài tú dì
一败涂地成语解释
-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典故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成语典故
-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利,盲目推销劣货,但消费者却不去上当,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周转不灵,而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个球队,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脚乱,以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成语造句
- 他由于骄傲自大,在这次竞争中输得一败涂地。
成语故事
-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义军纷纷崛起。其中有一位名叫刘邦的人物,他出身平民,但有着非凡的志向和勇气。
起初,刘邦的势力并不强大,他在与秦军的战斗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然而,刘邦善于用人,麾下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谋士和猛将。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支强大的势力由项羽统领。项羽英勇无比,武力超群。刘邦和项羽曾联手对抗秦军,取得了一些胜利。
随着秦朝的覆灭,刘邦和项羽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他们开始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在一系列的争斗中,刘邦也曾遭遇过失败。
有一次,刘邦率领军队与项羽在彭城展开大战。由于刘邦的疏忽大意,他的军队被项羽打得大败,伤亡惨重,刘邦自己也险些丧命。这一战让刘邦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他的势力似乎一下子跌入谷底。
但刘邦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失误。他更加积极地招揽人才,听取谋士们的建议,重新整顿军队。
在之后的战斗中,刘邦逐渐挽回了劣势。他运用巧妙的战略和战术,与项羽展开了长期的周旋。
最终,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项羽,成功地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刘邦从最初的失败到最终的胜利,他的经历正可谓是“一败涂地”后又重新崛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和改进,就有可能实现逆袭,取得最后的成功。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刘邦的经历,虽然经历了一败涂地的困境,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智慧,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一败涂地-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