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析骸

成语拼音

yì zǐ xī hái

易子析骸成语解释

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典故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

成语造句

在那战乱的年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竟出现了易子析骸这样的悲惨景象。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时期,国家陷入了极度的战乱与饥荒之中。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流离失所。 在一个小村落里,人们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起初,大家还能相互扶持,共度难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的折磨越来越难以忍受。许多家庭已经没有了食物,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大人们也日渐消瘦,体力不支。 有两户人家,他们平日里关系甚好。然而,在这极端的困境下,他们也陷入了绝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他们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这两户人家决定互相交换孩子,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减轻彼此的痛苦和负罪感。他们把孩子交给对方,然后含着泪转身离去。 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饥荒依旧持续着。人们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甚至有人开始出现幻觉。最终,一些人在绝望中死去,他们的尸体也无人掩埋。为了生存,一些人竟然开始分解死去之人的骸骨,希望能从其中找到一丝可以果腹的东西。 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写照,“易子析骸”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百姓的无奈。正如历史记载中诸多战乱时期的惨状一样,人们在绝境中做出了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这个成语时刻提醒着后人,要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战争和灾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不必面临这样惨绝人寰的抉择。 然而,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哀叹中。我们应该从这些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让“易子析骸”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当下社会中可能存在的贫困和不公现象,积极采取行动,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易子析骸-成语图片

易子析骸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