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开之警
成语拼音
- yàn kāi zhī jǐng
晏开之警成语解释
- 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
典故出处
- 《后汉书·耿国传》:“令东扞鲜卑,北拒匈妈,率厉四夷,完复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
成语典故
- 东汉初年,光武帝封知识渊博的耿国为黄门侍郎,后来升他为五官郎将。在对待匈奴呼韩邪单于上书称臣的问题上,耿国认为可以采纳,让其去抵御鲜卑、乌桓,使中原无晏开之警,是一个万世有安宁之策。刘秀才能他的意见。
成语造句
- 边境时常有一些小摩擦,虽然目前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这种情况也给我们敲响了晏开之警,不能掉以轻心。
成语故事
- 在遥远的西汉时期,边境地区常常面临着各种动荡和挑战。
当时,匈奴时常侵扰边境,给百姓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恐惧。在北方的一个边城,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的百姓。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然而,这种平静却时常被匈奴的突然袭击所打破。
有一天,边城的百姓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喊叫声。大家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紧张地望向远方。很快,负责瞭望的士兵带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匈奴的大批人马正朝着边城疾驰而来。
边城的守将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召集士兵们准备迎战。可是,由于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预警,城中的防守力量显得有些薄弱。百姓们也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在这紧急关头,一位名叫李广的将军站了出来。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迅速组织起城中的军民进行抵抗。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李广和士兵们毫不畏惧,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暂时击退了匈奴的进攻。
然而,这次事件给边城的百姓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他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到危险临近才做出反应,必须要有更加有效的预警机制。从此之后,边城加强了对边境的巡逻和观察,时刻保持着警惕。
这就是“晏开之警”的由来,它提醒着人们不能在危险来临之时才如梦初醒,而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准备。就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国家和民族因为忽视了潜在的威胁,而遭遇了重大的损失。只有时刻保持警醒,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立足,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正如《礼记·中庸》中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以更加谨慎和敏锐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晏开之警-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