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及池鱼

成语拼音

yāng jí chí yú

殃及池鱼成语解释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城门发生火灾,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城里的居民纷纷到护城河去取水灭火,大火被扑灭了,但护城河的河水也被舀干了,河里的鱼再也没法生存下去,全部被干死。

成语造句

战争一旦爆发,往往会导致无数无辜百姓遭殃,甚至会殃及池鱼,让周边国家也受到影响。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这个国家有一位忠诚而善良的大臣,名叫伯宗。 伯宗为人正直,常常直言进谏,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然而,他的直言不讳却得罪了一些心怀叵测的人。 当时,朝堂上有一些奸臣,他们嫉妒伯宗的才华和声誉,一直想要找机会陷害他。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这些奸臣在国君面前不断地进谗言,歪曲伯宗的言行,使得国君对伯宗渐渐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伯宗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没有丝毫退缩。 有一天,国君听信了奸臣的话,决定对伯宗采取行动。伯宗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他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因此受到牵连。 伯宗的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忧虑,她对伯宗说:“夫君,我们恐怕难以逃脱这场灾难了。但我只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平安无事。” 伯宗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我也希望如此,只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伯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让自己的儿子赶快逃走,去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于是,伯宗的儿子带着父亲的嘱托,匆匆离开了家。 然而,那些奸臣并不满足于仅仅除掉伯宗,他们还想斩草除根,将伯宗的家人也一并除掉。 他们四处搜寻伯宗儿子的下落,这使得许多无辜的人也被卷入其中。就如同那平静的池塘里的鱼儿,本来与这场争斗毫无关系,却因为伯宗的事情而遭受了无妄之灾。 一些与伯宗家稍有来往的人都被牵连,受到了惩罚。百姓们对这些奸臣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和不满,但却又无可奈何。 最终,伯宗被国君处死,而他的儿子幸运地逃脱了奸臣的追杀,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无辜的人往往会“殃及池鱼”。他们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却因为与某些人或事有了关联,而被迫承受不幸的后果。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慎行事,尽量避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因为无端的牵连而遭受苦难。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不做那些会给他人带来灾祸的事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殃及池鱼-成语图片

殃及池鱼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