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拔钉
成语拼音
- yǎn zhōng bá dīng
眼中拔钉成语解释
-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典故出处
- 《新五代史·杂传八·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成语典故
- 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成语造句
- 他一直把那个总是刁难他的人视为眼中钉,恨不得立刻将其从眼前拔掉。
成语故事
-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人叫赵抃。他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以铁面无私而著称。
当时,有一个地方官员,仗着自己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弄得当地民不聊生。赵抃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决定要好好整治一下这个恶官。他不顾对方的背景和关系,深入调查,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然后果断地对这个官员进行了惩处,将其罢免官职,依法惩治。百姓们对赵抃的举动拍手称快,纷纷称赞他是为民做主的好官。
然而,赵抃的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怨恨。这些人都是与那恶官有利益关联的人,他们把赵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找机会报复他。但赵抃毫不畏惧,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继续为百姓们伸张正义。
有一次,赵抃又接到了一个棘手的案件。这个案件涉及到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干扰案件的调查和审理。但是赵抃没有被他们的权势所吓倒,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揭开了案件的真相,让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赵抃的努力下,当地的社会风气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定和幸福。而那些曾经把他视为眼中钉的人,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认识到了他的正直和伟大。赵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官之道,他的事迹也被人们传颂至今。
“眼中拔钉”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它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那些极其厌恶、想要除掉的人或事物的态度。赵抃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邪恶和不公时,我们要有勇气和决心去与之斗争,哪怕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眼中拔钉-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