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之橘

成语拼音

yú huái zhī jú

逾淮之橘成语解释

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典故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国来成为小偷,环境改变而已。”巧妙地应对楚王。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规格接待他。

成语造句

南方的橘子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枳,这就如同逾淮之橘,环境改变会对事物产生很大影响。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晏子作为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代表齐国出使楚国。 当时的楚国国力强盛,楚王自恃强大,想要借机羞辱晏子,从而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故意让人关闭城门,只开了旁边的小门让晏子进入。晏子见状,不卑不亢地说:“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接待的人只好无奈地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从容回答:“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集成雨水;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笑了笑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到贤明的国君那里去,不肖的人就派遣他出使到不肖的国君那里去,我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楚王还是不甘心,想要继续刁难晏子。他让人带来一个罪犯,故意在晏子面前经过,并宣布这是齐国人。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晏子站起身来,严肃地说:“大王,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同啊。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他变成这个样子吗?”楚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尴尬地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声誉,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逾淮之橘”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提醒人们要注意客观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能对他人抱有偏见,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而对整个群体产生片面的看法。在生活中,我们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和事,避免因为主观臆断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评价。

逾淮之橘-成语图片

逾淮之橘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