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簪绝缨

成语拼音

yí zān jué yīng

遗簪绝缨成语解释

指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典故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成语典故

楚庄王赐群臣酒宴,喝到天黑,大家均有醉意。风吹灭了蜡烛,有人趁机牵王后的衣服,王后立即把该人的帽缨摘下对庄王说要抓住那个非礼的人。庄王不许,就说:“今天参加聚会的人一律不得戴帽缨。”于是人们纷纷把帽缨扔掉,君臣尽欢而散。

成语造句

在那场混乱的宴会上,人们挤来挤去,结果遗簪绝缨的情况屡屡发生,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上,楚庄王让大家尽情畅饮,还特别让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正当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这时,有个武将趁黑灯瞎火之际,拉住了许姬的手,许姬大惊,她奋力挣脱,顺手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悄悄走到楚庄王身边,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并说只要点起蜡烛,检查一下谁的帽子上没有缨带,就知道是谁刚才无礼了。 然而,楚庄王听后却并没有大发雷霆,他沉思片刻后,大声说道:“今日君臣尽情欢宴,大家都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于是,所有的大臣都扯下了自己帽子上的缨带,等到蜡烛重新点燃,大家都已经没有了帽缨,自然也就无法找出刚才那个无礼之人了。 几年后,楚国和晋国交战,楚军中有一位将军总是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为楚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楚庄王问这位将军为何如此勇猛,将军跪地叩头回答道:“臣就是当年在宴会上被扯断帽缨之人,大王当时不追究臣的罪过,臣一直铭记在心,所以今日才会拼死报答大王。” 楚庄王的大度和宽容,不仅赢得了这位将军的忠心耿耿,也让其他大臣们更加敬佩和忠诚于他。“遗簪绝缨”这个成语也就由此而来,它形容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的过错。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楚庄王这样具有宽容品质的君主并不多见。他的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国之主的大度和智慧,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他人,不要因为一些小的过错而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友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谐。正如古人所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遗簪绝缨-成语图片

遗簪绝缨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