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保夕

成语拼音

zhāo bù bǎo xī

朝不保夕成语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典故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成语典故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成语造句

他整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未来简直是朝不保夕。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动荡的时代。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危机和困境。 在一个小村落里,住着一位名叫李三的普通农民。他每天辛勤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这个村落时常遭到盗贼的侵扰,还有天灾不断降临,粮食收成极为不稳定。 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土地干裂,庄稼枯萎。李三看着自己那即将颗粒无收的田地,心中充满了忧虑和绝望。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养活家人,每天都在为明日的生计发愁,真可谓是朝不保夕。 村里的人们纷纷想办法寻找其他的生存途径。有些人决定离开村落,去外面寻找新的机会,但李三因为放心不下家中老小,选择留了下来。他四处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甚至去挖野菜、草根来维持生命。 一天,李三听说远处的一个城镇有施粥的善举,他便决定带着家人去碰碰运气。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那个城镇。在那里,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那一碗稀薄的粥。李三看着家人那瘦弱的脸庞和期盼的眼神,心中一阵酸楚。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他们依然面临着随时可能失去食物来源的危险,生活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时期并不罕见。就如同古代的战乱时期,百姓们常常在战火和饥荒中挣扎求生,生命和未来都充满了变数,朝不保夕的状态让他们整日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但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人们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渴望才更加凸显出来。李三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努力坚持着,为了家人的生存而拼搏。 时光流转,终于,一场及时雨缓解了旱灾。李三他们回到了村落,重新开始耕耘土地。经过这次艰难的经历,李三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也更加努力地劳作,希望能够摆脱朝不保夕的日子,让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而这个村落的人们,也都在努力奋斗着,期盼着未来能够充满希望和美好。

朝不保夕-成语图片

朝不保夕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