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

成语拼音

zēng shēn shā rén

曾参杀人成语解释

比喻流言可畏。

典故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成语造句

关于他品行不端的谣言四起,虽纯属子虚乌有,但三人成虎,让人不禁联想到曾参杀人的故事,假的也快被传成真的了。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名叫曾参的人,他以品德高尚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在邻城杀了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曾参的家乡。 最先听到这个传闻的人急忙跑去告诉曾参的母亲:“不得了啦,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她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儿子我了解,他绝不会做出这种事,你肯定是弄错了。”说完便继续织布,丝毫不为所动。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伯母,不好了,曾参真的杀人了!”曾母依然镇定自若,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干出这样的事,她淡定地说:“不可能,我的儿子一向仁厚善良,绝不会杀人。” 然而,当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气喘吁吁地说:“曾参在外面杀了人,现在已经被官府抓住了!”曾母这次开始有些疑虑和担心了,她的心里不禁打起鼓来,手中的梭子也掉落在地上。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对儿子过于自信了,毕竟连续三个人都这么说。在众人的传言和自己的疑虑之下,曾母最终扔下织布机,慌慌张张地翻墙逃走了。 其实,真正的曾参根本没有杀人,只是同名同姓之人犯下的罪行。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谣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哪怕是对于像曾参这样品德高尚之人的母亲,在接二连三的谣言冲击下,也难免会产生动摇。 这也正如《战国策》中所说:“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人都传言曾参杀人,曾母便由最初的坚信不疑到最后仓皇出逃。这个故事深刻地警示着人们,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不可轻易相信和传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不良后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即使一个人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品德,也可能在谣言的影响下遭受无端的怀疑和误解。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不要被轻易误导。

曾参杀人-成语图片

曾参杀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