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来报往

成语拼音

bá lái fù wǎng

拔来报往成语解释

报通赴”,迅速≤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典故出处

《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成语典故

少顷,以足床来,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短足几至,拔来报往,蹀躞甚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

成语造句

他每日忙于应酬,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简直就是拔来报往,片刻不得闲。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复杂。 当时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甲国和乙国。两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因为一些边界争端或利益冲突而产生矛盾。甲国的一位大臣名叫李义,他足智多谋且颇具外交才能。 有一次,乙国派使者前来甲国商议一些事务。李义负责接待这位使者,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李义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友善,他热情地招待使者,与他坦诚相待,使得这次商议进行得十分顺利。使者回到乙国后,对李义的品德和才能赞不绝口,乙国国君也对李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后,甲国国君决定派遣使者前往乙国回访,李义主动请缨担当此任。他带着丰厚的礼物和真诚的心意来到了乙国。在乙国,他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他与乙国的大臣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就这样,甲国和乙国之间的使者往来频繁,每次使者的到来和离去都伴随着友好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拔来报往”的交往方式,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稳定下来,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也能够更好地协商和解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国内部出现了一些政治动荡。一些心怀叵测的大臣开始在国君面前进谗言,诋毁李义,说他与乙国交往过密,可能有背叛国家的嫌疑。国君在这些谗言的影响下,开始对李义产生怀疑。 李义得知自己被怀疑后,十分伤心和无奈。他深知自己一心为了国家的利益,与乙国的友好交往也是为了两国的和平与稳定。但他无法改变国君的想法,最终他选择了离开朝廷,归隐田园。 失去了李义的甲国,在与乙国的交往中逐渐出现了问题。没有了像李义这样善于沟通和协调的大臣,两国之间的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而乙国也对甲国的态度转变感到困惑和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外交关系和频繁的交流互动对于国家之间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拔来报往”的使者往来不仅能够传递信息、增进了解,更能够建立起信任和友谊。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那些真正为国家利益着想的人才,不要轻易被谗言所左右,以免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拔来报往-成语图片

拔来报往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