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让贤路

成语拼音

bì ràng xián lù

避让贤路成语解释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典故出处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公司的人事调整中,他没有丝毫的贪恋权位,反而主动为年轻有为的同事创造机会,这种行为堪称避让贤路。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在位期间,国家政治较为稳定。 当时,卫国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鱼。史鱼为人正直,一心为国,他对卫国的局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 卫灵公晚年的时候,在用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只会阿谀奉承的人占据了重要的职位,而一些有才能、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却被冷落一旁。史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向卫灵公进谏,希望国君能够任用贤才,罢免那些无能之辈,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然而,卫灵公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依旧我行我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鱼的身体日渐衰弱。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国家的未来。在临终前,史鱼把儿子叫到床前,对他说:“我身为大臣,却未能让国君广纳贤才,这是我的失职。我死后,你不要为我举行隆重的葬礼,只需把我的尸体放在窗户边就行了。”儿子虽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卫灵公前来吊唁史鱼,看到史鱼的尸体放置的位置很奇怪,便询问史鱼的儿子原因。史鱼的儿子如实回答了父亲的遗言。卫灵公听后,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的错误,也明白了史鱼的良苦用心。 从那以后,卫灵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积极地寻求贤能之士,努力改正之前的错误。他罢免了一些不称职的官员,提拔了许多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卫国的政治局面逐渐得到改善,国家也开始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史鱼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让国君意识到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行为体现了一个忠臣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也让“避让贤路”这个成语流传了下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史鱼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努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尊重和珍惜那些有才能、有品德的人,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而那些真正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人,也应该像史鱼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即使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便是“避让贤路”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避让贤路-成语图片

避让贤路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