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夷不惠

成语拼音

bù yí bù huì

不夷不惠成语解释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典故出处

汉·扬雄《法官·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学识渊博的李宏曾经被任命为一个外地的县令,他本心就不想去,乡亲们设宴送行,他借机与他们畅饮,拖了一个多月还不去,刺史派人教他上任,他就到外地游玩就是不去赴任。扬雄说他不做伯夷也不做柳下惠。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事情时既不像伯夷那样偏激固执,也不像柳下惠那样随和顺从,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可谓不夷不惠。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叫柳下惠。 柳下惠为人正直,道德高尚。有一次,他在鲁国担任士师,掌管刑罚。然而,鲁国的政治环境十分复杂,柳下惠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多次遭受排挤和罢黜。 尽管仕途坎坷,但柳下惠的品德却广受赞誉。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在他看来,既不应该像伯夷那样过于清高,为了坚守自己的道义而远离尘世,对世事不闻不问;也不应该像柳下跖那样毫无原则,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有一年冬天,柳下惠外出办事,途中突遇暴风雪,他被困在一个小亭子里。当时,有一位女子也因避雪来到了亭中。由于天气寒冷,柳下惠担心女子受冻,便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用自己的体温为她取暖。两人就这样相拥着度过了一夜,柳下惠始终没有任何非礼的行为。这件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即使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坚守道德底线。 柳下惠的这种处世态度和品德,被人们用“不夷不惠”来形容。他既不像伯夷那样偏激地追求清高,也不像一些世俗之人那样随波逐流、丧失原则。他在坚持自己道德准则的同时,也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的种种复杂情况。 在历史的长河中,柳下惠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他的“不夷不惠”精神,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境界。这种精神提醒着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要有自己的坚守和底线,既不能过于孤傲和不切实际,也不能丧失基本的道德和原则。要像柳下惠一样,以一种平和、理智的态度去处理各种事务,做到既不偏激,也不谄媚。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品格的人。 柳下惠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品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只要保持高尚的品德,依然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这种品德的光辉,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越发闪耀,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从柳下惠的“不夷不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守自己内心的善良和正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不夷不惠-成语图片

不夷不惠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