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唯是

成语拼音

bù níng wéi shì

不宁唯是成语解释

宁:语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先君。”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将军公子围与郑国的丰氏订立婚约,他想借迎亲的机会偷袭郑国,就带兵到郑国来,郑人识破他的诡计,坚持不让他不让他进城,公子围游说这样做会让他得到君主的重用,除此之外还会让天下人耻笑。郑人坚决不允,他只好独自进城完婚。

成语造句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不宁唯是,还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国家,有一位大臣名叫宁戚。宁戚心怀壮志,渴望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卫懿公,他沉迷于享乐,对国家政事疏于管理,导致卫国国力日渐衰落。 宁戚看到卫国的现状,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卫懿公进谏,希望国君能够振作起来,励精图治,然而卫懿公却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随着周边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强大,卫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终于,有一天,敌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卫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训练,战斗力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抵御敌人的攻击。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宁戚挺身而出,他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抵抗,试图挽回败局。但无奈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卫国最终还是沦陷了。 宁戚痛心疾首,他感慨道:“如今卫国之祸,不宁唯是,皆因国君之昏庸无道啊!”他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国君的领导和国家的内部治理。 此后,宁戚离开了卫国,踏上了寻找真正能够拯救国家之道的征程。他四处游历,拜访各国的贤能之士,学习他们的治国理念和经验。 经过漫长的努力和探索,宁戚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卫国复兴的道路。他回到卫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宁戚的努力下,卫国开始慢慢恢复元气,走上了复兴之路。而“不宁唯是”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不仅如此,还有其他的情况或问题。它提醒着人们,看待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要全面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正如卫国的遭遇,如果当初卫懿公能够重视宁戚的建议,积极治理国家,或许就能够避免这场灾难。历史的教训总是深刻而沉重的,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不宁唯是-成语图片

不宁唯是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