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夷不惠

成語拼音

bù yí bù huì

不夷不惠成語解釋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學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典故出處

漢·揚雄《法官·淵騫》:“不夷不惠,可否之間也。”

成語典故

西漢時期,學識淵博的李宏曾經被任命爲一個外地的縣令,他本心就不想去,鄉親們設宴送行,他藉機與他們暢飲,拖了一個多月還不去,刺史派人教他上任,他就到外地遊玩就是不去赴任。揚雄說他不做伯夷也不做柳下惠。

成語造句

他在處理事情時既不像伯夷那樣偏激固執,也不像柳下惠那樣隨和順從,而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方式,可謂不夷不惠。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叫柳下惠。 柳下惠爲人正直,道德高尚。有一次,他在魯國擔任士師,掌管刑罰。然而,魯國的政治環境十分複雜,柳下惠因爲不願意同流合污,多次遭受排擠和罷黜。 儘管仕途坎坷,但柳下惠的品德卻廣受讚譽。他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因爲外界的壓力而改變自己的操守。在他看來,既不應該像伯夷那樣過於清高,爲了堅守自己的道義而遠離塵世,對世事不聞不問;也不應該像柳下跖那樣毫無原則,爲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 有一年冬天,柳下惠外出辦事,途中突遇暴風雪,他被困在一個小亭子裏。當時,有一位女子也因避雪來到了亭中。由於天氣寒冷,柳下惠擔心女子受凍,便讓她坐在自己的懷中,用自己的體溫爲她取暖。兩人就這樣相擁着度過了一夜,柳下惠始終沒有任何非禮的行爲。這件事充分體現了他的君子風範,即使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能堅守道德底線。 柳下惠的這種處世態度和品德,被人們用“不夷不惠”來形容。他既不像伯夷那樣偏激地追求清高,也不像一些世俗之人那樣隨波逐流、喪失原則。他在堅持自己道德準則的同時,也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世間的種種複雜情況。 在歷史的長河中,柳下惠的事蹟被廣爲傳頌。他的“不夷不惠”精神,成爲了許多人追求的境界。這種精神提醒着人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時,要有自己的堅守和底線,既不能過於孤傲和不切實際,也不能喪失基本的道德和原則。要像柳下惠一樣,以一種平和、理智的態度去處理各種事務,做到既不偏激,也不諂媚。這樣,才能在社會中立足,成爲一個真正有價值、有品格的人。 柳下惠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品德的力量是無窮的。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中,只要保持高尚的品德,依然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這種品德的光輝,不會因爲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會越發閃耀,成爲後人學習的榜樣。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從柳下惠的“不夷不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守自己內心的善良和正義,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挑戰和機遇。

不夷不惠-成語圖片

不夷不惠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