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先生

成语拼音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冬烘先生成语解释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典故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主考官郑薰先生在评卷时,见到颜标的卷子,他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想颜标是颜真卿的后代,应该让这个忠烈的后代作状元。谢恩的那天,郑薰才发现错认了颜标。后来人们评论:“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成语造句

他总是自以为是,发表一些迂腐的言论,简直就是个冬烘先生。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孔乙己,他饱读诗书,却未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孔乙己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学堂,里面有一位老学究,人们背地里都称他为“冬烘先生”。这位冬烘先生平日里总是一本正经,摇头晃脑地诵读着古籍经典,看似满腹经纶。 有一次,孔乙己来到学堂,想与冬烘先生探讨学问。冬烘先生便开始高谈阔论起来,引经据典,从《论语》讲到《孟子》,从《大学》讲到《中庸》。然而,当孔乙己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时,冬烘先生却变得支支吾吾,答非所问。 冬烘先生对于那些古老的典籍条文倒是滚瓜烂熟,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却显得十分无知和迂腐。有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纠纷,大家请冬烘先生来评判。冬烘先生却只会套用古人的话语和事例,完全不考虑当下的实际情况,结果越弄越糟,让众人哭笑不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烘先生的名声越来越差。人们渐渐明白,他虽然有着一肚子的学问,却只是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缺乏实际的智慧和能力。他就像一个被困在故纸堆里的人,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后来,有一位年轻的学者路过此地,听闻了冬烘先生的事情。他感慨地说:“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像冬烘先生这样,只知埋头于古籍之中,而不懂得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在是可悲可叹啊!”从此,“冬烘先生”这个称呼就成了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实践能力的人的代名词,提醒着人们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避免成为一个空洞无物的书呆子。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记忆和理解,更要注重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就会像冬烘先生一样,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冬烘先生-成语图片

冬烘先生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