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

成语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咄咄怪事成语解释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语典故

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成语造句

他平时成绩那么差,这次考试竟然名列前茅,真是咄咄怪事。

成语故事

在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殷浩见识广博,很有口才,他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官职。 当时,有一个叫王蒙的人也颇具声名。有一次,王蒙和殷浩一同到寺庙中游玩。他们在寺庙里谈论着各种事情,气氛十分融洽。 然而,在交谈过程中,王蒙发现殷浩常常说出一些让人觉得奇怪的话。这些话似乎毫无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王蒙心中暗暗惊讶,觉得这真是咄咄怪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浩的这种情况越发频繁。他在处理政务时,也会时不时地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决策。人们开始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殷浩的怪异表现引起了朝廷中一些人的关注。他们开始对殷浩进行调查和审视。最终发现,殷浩可能是因为长期处于官场的压力之下,精神状态出现了问题。 这个曾经才华横溢的人,如今却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行而备受争议。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和复杂。 这件事也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一个曾经备受赞誉的人,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让人难以理解。而“咄咄怪事”这个成语,也因此被用来形容那些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的奇怪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这样的咄咄怪事屡见不鲜,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复杂性,提醒着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咄咄怪事-成语图片

咄咄怪事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