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

成語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咄咄怪事成語解釋

表示喫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語典故

東晉揚州刺史殷浩與大將桓溫不合,王羲之勸他大敵當前應以國事爲重,殷浩不但不聽,領兵北伐,屢戰屢敗,被廢爲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無憂無慮地讀書吟詩,老是在紙上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成語造句

他平時成績那麼差,這次考試竟然名列前茅,真是咄咄怪事。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殷浩見識廣博,很有口才,他曾經擔任過重要的官職。 當時,有一個叫王蒙的人也頗具聲名。有一次,王蒙和殷浩一同到寺廟中游玩。他們在寺廟裏談論着各種事情,氣氛十分融洽。 然而,在交談過程中,王蒙發現殷浩常常說出一些讓人覺得奇怪的話。這些話似乎毫無邏輯,讓人摸不着頭腦。王蒙心中暗暗驚訝,覺得這真是咄咄怪事。 隨着時間的推移,殷浩的這種情況越發頻繁。他在處理政務時,也會時不時地做出一些令人費解的決策。人們開始對他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殷浩的怪異表現引起了朝廷中一些人的關注。他們開始對殷浩進行調查和審視。最終發現,殷浩可能是因爲長期處於官場的壓力之下,精神狀態出現了問題。 這個曾經才華橫溢的人,如今卻因爲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行而備受爭議。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世事的無常和複雜。 這件事也讓人們意識到,即使是一個曾經備受讚譽的人,也可能會因爲某些原因而變得讓人難以理解。而“咄咄怪事”這個成語,也因此被用來形容那些令人驚訝、不可思議的奇怪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的咄咄怪事屢見不鮮,它們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多樣性和世界的複雜性,提醒着我們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現象。

咄咄怪事-成語圖片

咄咄怪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