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
成语拼音
- duō duō bī rén
咄咄逼人成语解释
- 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典故出处
- 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成语典故
-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成语造句
- 他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让人感觉咄咄逼人,十分不舒服。
成语故事
- 在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殷浩的人,他颇具才华,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
殷浩年轻的时候就喜爱研究《老子》《易经》等经典著作,对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当时的权臣桓温势力强大,声名显赫,而殷浩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有人便将他与桓温相提并论。
后来,朝廷任命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觉得自己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便积极准备,想要有所作为。然而,他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却表现出了过于自信和强硬的态度。
有一次,殷浩与桓温在一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殷浩没有选择以平和的方式与桓温沟通交流,而是态度坚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言辞激烈,丝毫不给桓温留情面。桓温对于殷浩的这种态度十分不满,认为他太过咄咄逼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浩的这种行事风格越发明显。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一味地强调自己的主张,给人一种很强势的感觉。许多人虽然表面上对他表示尊重,但内心却对他的这种咄咄逼人的作风颇有微词。
然而,殷浩的强硬并没有为他带来长久的成功。在后来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由于决策失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一事件让他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也因此被朝廷罢黜。
殷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再有才华,如果在与人相处时总是咄咄逼人,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和认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温和的态度,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避免因为自己的过分强硬而给他人带来伤害,也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咄咄逼人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只有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和事物,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成就自己的人生。
咄咄逼人-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