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茹

成语拼音

bù tǔ bù rú

不吐不茹成语解释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典故出处

《诗·大雅·焌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不公时,他坚守原则,刚正不阿,做到了不吐不茹。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郑国。郑国有一位大臣名叫伯石,他是一个心思缜密且颇具野心的人。 当时郑国的政治局势较为复杂,各方势力相互角逐。伯石在其中左右逢源,试图谋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有一次,郑国国君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需要在众多大臣中挑选合适的人去执行一项关键任务。许多大臣都积极争取,各抒己见,而伯石却表现得异常沉默,既不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不反对其他人的建议。 他这种不明确表态的态度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惑。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沉默,伯石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其实,他是在暗中观察局势,权衡利弊,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后来,当局面逐渐明朗,他认为对自己有利时,才慢慢显露出自己的意图。他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手段,成功地获得了这个任务,并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伯石的这种行为,正可谓是不吐不茹。他既不轻易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鲁莽地去排斥他人的意见,而是像一个耐心的猎手,静静地等待时机,然后果断出手。这种行事风格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格外独特。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伯石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他们懂得审时度势,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以谋求最大的利益。就如同《论语》中所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们以一种含蓄而内敛的方式在复杂的局势中周旋。不吐不茹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要有耐心,要懂得等待合适的时机,不要过于急切地表达自己或盲目地行动,而要像那些有智慧的人一样,以一种更为沉稳和理智的方式去应对。这种处世哲学在许多时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不吐不茹-成语图片

不吐不茹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