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已甚

成语拼音

bù wéi yǐ shèn

不为已甚成语解释

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典故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成语典故

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为已甚,不过大吏过严罢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成语造句

在与人相处中,即便对方犯了错误,我们也不应穷追猛打,而要懂得不为已甚,给人留有余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国家,有一位大臣名叫石碏。 石碏为人正直,忠诚爱国。当时卫国的国君卫庄公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州吁,对他过分溺爱和放纵。州吁从小就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经常惹是生非。石碏曾多次劝谏卫庄公,不可对州吁过于纵容,应该好好教导他,否则日后必生祸端,但卫庄公却不以为意。 后来卫庄公去世,他的长子卫桓公即位。州吁对此极为不满,他暗中积聚力量,准备谋反。终于有一天,州吁发动政变,杀害了卫桓公,自己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州吁当上国君后,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他穷兵黩武,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搞得卫国百姓民不聊生。石碏看到卫国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心中十分忧虑。 此时,石碏的儿子石厚却与州吁狼狈为奸,成为州吁的得力助手。石碏对儿子的行为痛心疾首,他决定要想办法挽救卫国。 石碏暗中与陈国取得联系,策划了一场除掉州吁和石厚的行动。他假意邀请州吁和石厚前往陈国访问,州吁和石厚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当他们到达陈国时,早已等候多时的陈国军队将他们一举擒获。 石碏得知州吁和石厚被擒后,便派使者前往陈国,要求陈国将他们处死。有人劝说石碏,说石厚毕竟是他的儿子,可以网开一面,不必非要置他于死地。但石碏却坚定地说:“州吁犯上作乱,其罪当诛,石厚助纣为虐,也不能姑息。我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为已甚,必须要以国法为重,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最终,州吁和石厚在陈国被处死,卫国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石碏这种大义灭亲、不为已甚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敬重和赞扬。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亲情,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宁。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的佳话,提醒着人们在面对是非善恶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或利益而有所偏袒和纵容。不为已甚,有时候正是为了更大的公正和正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像石碏这样坚守原则、不为已甚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懂得在面对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

不为已甚-成语图片

不为已甚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