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贤嫉能

成语拼音

dù xián jí néng

妒贤嫉能成语解释

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典故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与群臣总结自己取胜的经验,高起王陵说:项羽妒贤嫉能,把有功劳的部下杀害,有贤德的人不用,自己刚愎自用,所以失败。刘邦立即补充说他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作战不如韩信,只是善于用人罢了。

成语造句

他这个人总是心胸狭隘,在工作中妒贤嫉能,容不得别人比他优秀,所以一直也没什么大的成就。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臣子名叫李明。 李明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他心怀壮志,一心想要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他的出众才能却引来了朝中一位权臣张华的嫉妒。 张华本就是一个心胸狭隘、妒贤嫉能之人。看到李明如此受器重,光芒渐渐盖过了自己,他心中便生出了怨恨。张华开始在各种场合中故意刁难李明,试图抹黑他的声誉。 一次,国家面临一个重大决策,李明提出了一个极为合理且具有远见的方案。这本该得到众人的赞赏和支持,但张华却在朝堂上歪曲事实,对李明的方案进行无端指责和诋毁。由于张华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一些官员为了不得罪他,选择了沉默。最终,李明的方案未能被采纳。 尽管遭遇了这样的挫折,李明依然没有放弃,他继续努力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张华却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迫害。他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诬陷李明有谋反之心。皇帝一开始并不相信,但张华不断地编造各种证据,使得皇帝也渐渐起了疑心。 在张华的阴谋算计下,李明最终被皇帝疏远,甚至被革职查办。李明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一心为国,却遭到如此不公的对待。而张华却因为除掉了眼中钉而洋洋得意。 但历史总是公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华的种种恶行逐渐被揭露。人们看清了他妒贤嫉能的丑恶嘴脸,而李明的冤屈也终于得到了平反。后来的君主认识到了李明的价值,重新启用了他,而张华则遭到了人们的唾弃,遗臭万年。 正如《史记·高祖本纪》中所记载的那样:“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张华的行为与项羽如出一辙,他们都因为自己的狭隘和嫉妒,最终害人害己。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要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的才能,而不是心生嫉妒,否则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妒贤嫉能-成语图片

妒贤嫉能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