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酬失

成语拼音

dé bù chóu shī

得不酬失成语解释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典故出处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占据江东六郡,他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召集群臣商议攻打夷州和琼崖有关事宜,大臣们均赞同出兵,只有右都护陆逊不赞同,他认为当前应该休养生息增强实力。孙权没采纳他的意见就出兵取胜,但整体上得不酬失。

成语造句

做这件事情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与得到的回报相比,简直是得不酬失。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他听闻邻国的一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于是,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毅然决定发动战争去夺取那块土地。 国王倾尽全国之力,组建了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邻国进发。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双方都损失惨重。经过漫长而残酷的战斗,这个诸侯国最终占领了那块梦寐以求的土地。 然而,当他们开始清查所获得的成果时,却发现情况远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为了这场战争,他们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兵器,士兵伤亡无数,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新占领的土地虽然有一定的资源,但要开发和利用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经过仔细的核算和评估,国王和大臣们痛苦地意识到,这场战争所得到的远远不及所失去的,真可谓是得不酬失。他们原本以为可以通过战争获得巨大的利益,结果却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如同春秋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为了称霸诸侯,连年征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使得国家疲惫不堪,民不聊生。最终,越国崛起,一举击败了吴国。这正应了那句“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很多时候得到的无法弥补失去的。 这个诸侯国的国王在经历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后,终于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盲目追求利益的弊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恢复国家的元气,采取更加温和、明智的政策来发展国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得不酬失这个成语的含义。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背后可能付出的代价。我们要全面、长远地考虑问题,权衡利弊,避免做出那些得不偿失的事情,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明智。

得不酬失-成语图片

得不酬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