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要领

成语拼音

bù dé yào lǐng

不得要领成语解释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典故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成语典故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成语造句

他讲了半天,别人还是不得要领,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成语故事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张骞的勇士。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派遣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 张骞带着使命踏上了漫长而艰险的旅程。一路上,他们穿越了茫茫沙漠,翻越了险峻高山,历经了无数艰难困苦。然而,当张骞好不容易到达大月氏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大月氏已经在新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对于与汉朝联合对抗匈奴的兴趣大减。 张骞想尽办法试图说服大月氏的首领,但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的回应和坚定的承诺。尽管他努力地传达汉朝的诚意和合作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未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张骞在历经数年之后,带着遗憾回到了汉朝。汉武帝对于他的出使结果感到有些失望,认为张骞此行并没有抓住关键要点,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也就是“不得要领”。 但是,张骞的这次出使并非毫无意义。他虽然没有成功地联合大月氏,但却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让汉朝对西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带回的关于西域各国的信息,为后来汉朝与西域的交流和贸易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骞的这次经历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明确核心要点。如果只是盲目地行动,而不能准确地把握关键因素,就很容易像张骞这次出使一样,虽然付出了巨大努力,却“不得要领”,无法达成最终的目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看似没有取得直接成果的努力,因为它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重要的伏笔。就像张骞的西域之行,虽然在当时被认为“不得要领”,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不得要领-成语图片

不得要领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