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
成语拼音
- dào lù yǐ mù
道路以目成语解释
-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典故出处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成语典故
- 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 不久,镐京再也听不到批评厉王的声音。后来人们索性连话都不说,亲戚朋友在路上见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来表示对厉王的不满。厉王大喜说:“怎么样,我终于使诽谤停止了。”他的大臣召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厉王不听劝告,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举国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这个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的谥号“厉”字,即是概括了他的这段杀人止谤的历史。
成语造句
- 在那个专制的时代,百姓们都不敢随意交谈,只能道路以目,整个社会氛围异常压抑。
成语故事
- 在周朝的末年,周厉王当政之时,政治黑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周厉王是一个极为贪婪残暴的君主,他横征暴敛,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的奢侈享乐。百姓们怨声载道,对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一些大臣看到这种情况,便向周厉王进谏,希望他能改变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然而周厉王却根本听不进去。
周厉王为了压制百姓的言论,竟然派了许多特务去监视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胆敢议论朝政或者对他稍有不满,就立刻抓起来严惩。百姓们从此噤若寒蝉,在大街上相遇时,都不敢互相交谈,只能用眼神来示意,这便是“道路以目”的由来。
时间一长,百姓们心中的愤怒和压抑越来越强烈。终于,这种情绪如同火山一般爆发了。百姓们联合起来,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他们冲进王宫,要找周厉王算账。周厉王见势不妙,只得仓皇出逃,最后死在了外地。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国语·周语上》中就详细记载了周厉王的暴政以及百姓的反抗。“道路以目”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形容社会环境极度压抑、人们不敢自由表达的代名词。它提醒着后来的统治者们,要重视百姓的意愿,不能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否则必将引发严重的后果。
从周厉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只有真正关心百姓、尊重百姓,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而如果统治者只顾自己的私欲,不顾百姓的死活,那么最终等待他的只能是被推翻的命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道路以目”的教训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道路以目-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