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

成語拼音

dào lù yǐ mù

道路以目成語解釋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對殘暴統治的憎恨和恐懼。

典故出處

《國語·周語上》:“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成語典故

周厲王統治周朝時把平民賴以謀生的許多行業,改歸王室所有,一時間民生困苦民冤沸騰。  厲王不聽勸諫卻採用特務手段對付人民,他派人去衛國(河南淇縣)請了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陝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迴大街小巷,偷聽人們的談話,凡經他們指認爲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  不久,鎬京再也聽不到批評厲王的聲音。後來人們索性連話都不說,親戚朋友在路上見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來表示對厲王的不滿。厲王大喜說:“怎麼樣,我終於使誹謗停止了。”他的大臣召公勸戒說:“這樣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然後採納其中好的建議。這樣,天子處理國政就少差錯了。”厲王不聽勸告,仍然一意孤行,實行暴政。舉國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3年後(公元前842年),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把暴君放逐到一個叫彘(今屬山西)的地方。這個事件史稱“國人暴動”。  “殺戮無辜曰厲”。周厲王的諡號“厲”字,即是概括了他的這段殺人止謗的歷史。

成語造句

在那個專制的時代,百姓們都不敢隨意交談,只能道路以目,整個社會氛圍異常壓抑。

成語故事

在周朝的末年,周厲王當政之時,政治黑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周厲王是一個極爲貪婪殘暴的君主,他橫徵暴斂,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的奢侈享樂。百姓們怨聲載道,對他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一些大臣看到這種情況,便向周厲王進諫,希望他能改變政策,減輕百姓的負擔,然而周厲王卻根本聽不進去。 周厲王爲了壓制百姓的言論,竟然派了許多特務去監視百姓,只要發現有人膽敢議論朝政或者對他稍有不滿,就立刻抓起來嚴懲。百姓們從此噤若寒蟬,在大街上相遇時,都不敢互相交談,只能用眼神來示意,這便是“道路以目”的由來。 時間一長,百姓們心中的憤怒和壓抑越來越強烈。終於,這種情緒如同火山一般爆發了。百姓們聯合起來,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他們衝進王宮,要找周厲王算賬。周厲王見勢不妙,只得倉皇出逃,最後死在了外地。 這個故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國語·周語上》中就詳細記載了周厲王的暴政以及百姓的反抗。“道路以目”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社會環境極度壓抑、人們不敢自由表達的代名詞。它提醒着後來的統治者們,要重視百姓的意願,不能一味地採取高壓政策,否則必將引發嚴重的後果。 從周厲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民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權興衰存亡的關鍵因素。只有真正關心百姓、尊重百姓,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而如果統治者只顧自己的私慾,不顧百姓的死活,那麼最終等待他的只能是被推翻的命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道路以目”的教訓也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道路以目-成語圖片

道路以目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