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化之

成语拼音

dà ér huà zhī

大而化之成语解释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典故出处

《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

成语典故

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朱自清《文心序》

成语造句

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我们不能采取敷衍了事、大而化之的态度,而应该认真分析,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卫国。卫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大臣,名叫石碏。 石碏为人正直,对国家和君主忠心耿耿。当时卫国的君主卫庄公十分宠爱他的小儿子州吁。州吁生性骄横跋扈,喜欢舞刀弄枪,整天与一些纨绔子弟混在一起,为非作歹。石碏看到这种情况,多次向卫庄公进谏,希望他能对州吁严加管教,以免日后惹出大祸。然而,卫庄公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玩闹,不必过于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吁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他甚至开始纠结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卫国的政权。石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卫庄公采取措施,但卫庄公依然没有放在心上。 终于,州吁在其党羽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杀死了卫庄公,自己登上了王位。州吁的暴政让卫国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石碏看到国家陷入如此困境,心急如焚。他决定采取行动,拯救卫国。 石碏暗中联络了一些忠于卫国的大臣和将领,共同策划了一场推翻州吁的行动。经过精心准备,他们成功地发动了政变,将州吁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恢复了卫国的秩序。 在这场危机中,石碏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行动。他没有因为州吁的强大势力而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他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可谓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精神。 “大而化之”这个成语,原本是指把道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后来也用来形容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石碏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绝不是马马虎虎地对待,而是以一种宏观的、全面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且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大而化之”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学习石碏的精神,以一种“大而化之”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同时,我们也不能将“大而化之”误解为做事不认真、不细致,而是要在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注重细节,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大而化之”这个成语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让它成为我们解决问题、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力工具。

大而化之-成语图片

大而化之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