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
成语拼音
- fú bù qǐ de ā dǒu
扶不起的阿斗成语解释
-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典故出处
- 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成语典故
- 三国时期,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看到刘禅乐不思蜀的样子,认为扶不起的阿斗无能治国。
成语造句
- 他整天无所事事,胸无大志,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成语故事
- 刘禅,字公嗣,是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成为了蜀汉的皇帝。
刘禅年少时便生活在父亲刘备的庇护之下,未曾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和磨难。起初,有诸葛亮等贤臣辅佐,蜀汉的局势还算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的国力也逐渐衰退。
刘禅在治国理政方面并没有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和智慧。他生性懦弱,缺乏主见,对于政事也常常懈怠。面对曹魏的威胁,他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反而听信一些奸臣的谗言,使得蜀汉的局势愈发危急。
有一次,魏军来袭,大臣们纷纷建议刘禅积极备战,组织防御。但刘禅却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他既害怕战争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又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最终,在奸臣的蛊惑下,刘禅选择了投降,拱手将蜀汉的江山让给了曹魏。
刘禅的这种行为让许多人感到痛心和失望。百姓们纷纷叹息,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懦弱无能、无法被扶持成才的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刘禅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蜀汉本身地处偏僻,资源有限,与曹魏相比在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刘禅作为一国之主,他的懦弱和无能无疑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在后世的评价中,刘禅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君主,无力承担起复兴蜀汉的重任;也有人认为他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蜀汉的稳定,只是面对强大的曹魏无力回天。但无论如何,“扶不起的阿斗”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他的一种固定印象,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令人叹息的典型例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和品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果断的决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否则就很容易像刘禅一样,成为一个被历史所诟病的失败者。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不起的阿斗-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