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归马

成语拼音

fàng niú guī mǎ

放牛归马成语解释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典故出处

《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成语典故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成语造句

战争结束了,百姓们都渴望着能够放牛归马,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天下纷争不断,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大地。 有一个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土地荒芜,民生凋敝。终于,在一位英明君主的带领下,这个国家逐渐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战争结束后,这位君主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发展。他深知战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的巨大伤害,为了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他决定采取一项重要的举措。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决定将在战争中用于作战的牛马都放归到大自然中去,让它们恢复自由,不再为战争服务。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君主亲自带领着士兵们,将一匹匹健壮的马和一头头牛从军营中牵出,带到广阔的草原和田野上。这些牛马曾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如今它们终于可以摆脱战争的束缚,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奔跑、吃草。 百姓们看到君主的这一举措,无不感动落泪。他们知道,君主是真心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不再有战争的纷扰。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在和平的环境下逐渐繁荣起来。土地重新变得肥沃,庄稼茁壮成长,百姓们安居乐业。 这个国家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放牛归马”也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和平、安宁的成语。正如《尚书·武成》中所记载:“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它提醒着人们,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和伤痛,而和平则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国家和民族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只有那些懂得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也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从“放牛归马”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放牛归马-成语图片

放牛归马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