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

成语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放虎归山成语解释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典故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成语造句

我们绝对不能轻易放过这个罪犯,否则就等于放虎归山,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有一位英勇的将领名叫李义。当时,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周边的一个强大部落时常侵犯边境,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李义主动请缨,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出征,与那部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数场浴血奋战,李义终于成功地俘获了对方的首领。这位首领身材魁梧,勇猛无比,在部落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李义的部下们都纷纷建议他立刻处死这个首领,以绝后患。然而,李义在关键时刻却心生怜悯,他觉得战争已经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或许可以通过一种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反对,竟然放走了这位首领,让他回到了自己的部落。 起初,那首领对李义的不杀之恩表示感激,并承诺不再侵犯边境。李义也满心欢喜地以为从此可以换来和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却酿成了大祸。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首领渐渐恢复了元气,他心中的野心再度膨胀。他忘记了曾经的承诺,重新集结兵力,对边境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由于没有了首领的制约,部落的士兵们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如饿虎扑食一般冲进边境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李义得知这个情况后,懊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竟然亲手放虎归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灾难。他急忙率领部队再次出征,但此时的敌人已经变得更加强大,战斗也变得异常艰难。 在经过了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后,李义虽然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人,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家的领土和百姓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无辜的生命也因此消逝。李义因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而备受自责,他深刻地认识到,对待敌人绝不能有丝毫的仁慈和怜悯,否则就会像放虎归山一样,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世的一个教训,提醒人们在面对危险和敌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心软而酿成大错。正如古人云:“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放虎归山的行为,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祸患。

放虎归山-成语图片

放虎归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