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成语拼音
- fén shū kēng rú
焚书坑儒成语解释
-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典故出处
-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典故
-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员全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在宴会上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连连夸奖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 可是这番颂扬却触怒了另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听周青臣说分封制不好,郡县制好,心里十分难过。便急忙对秦始皇说:“陛下!我听别人说,殷周两代的国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那个制度本来就很好。” 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很是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已经任丞相的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谬论,并建议;史官所藏的书籍,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 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其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烧掉。 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他的暴行,连一些在朝廷里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博士,也在暗地里议论。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还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狠狠惩治他们。于是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他的做法太过分了,太残暴了。焚书,既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秦始皇是一个完成伟大统一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皇帝。
成语造句
-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这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成语故事
-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天下初定。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当时,儒生们经常对秦始皇的政策和统治方式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其中一些儒生引经据典,认为应该遵循古代的制度和传统,这让秦始皇感到有些不满。
秦始皇身边的一些大臣也趁机进言,说儒生们的言论可能会扰乱民心,影响国家的稳定。秦始皇开始对儒生们的活动产生疑虑和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逐渐激化。秦始皇决定采取行动,以整顿思想和文化领域。他下令收缴并焚毁了大量的儒家经典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书籍,试图消除那些可能对他的统治构成挑战的思想和观念。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将一些被认为是宣扬有害思想的儒生逮捕起来,将他们坑杀。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焚书坑儒”。
然而,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儒生们的声音,但也激起了更多人对他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遭到毁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反映了秦始皇在追求统一和稳定的过程中,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来消除不同的声音和思想。但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成为后世评价秦始皇统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尽管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却提醒着人们,在追求政治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文化和思想的多样性,不能以极端的方式去压制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只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焚书坑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