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

成語拼音

fén shū kēng rú

焚書坑儒成語解釋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典故出處

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成語典故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陽宮擺席慶賀打敗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員全出席了。有七十個在學術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參加了這次宴會。在宴會上博士的領袖周青臣舉杯頌揚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聽了周青臣的頌揚,連連誇獎周青臣道:“說得好!說得好!”  可是這番頌揚卻觸怒了另一些滿腦子舊思想的博士們,有一個叫淳于越的博士,他聽周青臣說分封制不好,郡縣制好,心裏十分難過。便急忙對秦始皇說:“陛下!我聽別人說,殷周兩代的國王傳了一千多年,他們分封子弟功臣做諸侯,那個制度本來就很好。”  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聽了心裏很是厭煩。他叫大家再議論議論,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還是郡縣制好。這時已經任丞相的李斯反對淳于越的謬論,並建議;史官所藏的書籍,凡屬不是秦國的歷史,全都拿來燒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詩經》、《尚書》,而是私家收藏的一類書籍,一律焚燒掉,杜絕混亂思想的根源。  於是秦始皇下令焚書。其具體辦法是:除了那些講醫藥、占卜、種樹一類的書以外凡不是秦國史官所記的歷史書,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間所藏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在命令下達三十天之內,都要繳到地方官那裏去燒掉。  秦始皇下令焚書,使得許多讀書人非常反感,不僅那些有舊思想的人反對他的暴行,連一些在朝廷裏享受着高官厚祿的博士,也在暗地裏議論。秦始皇聽說讀書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有的還逃走了,十分生氣,決定狠狠懲治他們。於是下令查辦那些在背後誹謗他的讀書人。也不詳細審問,查證覈實,就叫人在咸陽城外挖了個大坑,把他們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目的是想統一思想,壓制那些反對中央集權制的思想和言論,但他的做法太過分了,太殘暴了。焚書,既毀滅了秦以前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財富;坑儒,又殺害了許多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秦始皇是一個完成偉大統一事業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對人民實行殘暴統治的皇帝。

成語造句

秦始皇爲了加強思想控制而採取了焚書坑儒的極端手段,這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成語故事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天下初定。秦始皇爲了加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當時,儒生們經常對秦始皇的政策和統治方式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議。其中一些儒生引經據典,認爲應該遵循古代的制度和傳統,這讓秦始皇感到有些不滿。 秦始皇身邊的一些大臣也趁機進言,說儒生們的言論可能會擾亂民心,影響國家的穩定。秦始皇開始對儒生們的活動產生疑慮和擔憂。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矛盾逐漸激化。秦始皇決定採取行動,以整頓思想和文化領域。他下令收繳並焚燬了大量的儒家經典以及其他諸子百家的書籍,試圖消除那些可能對他的統治構成挑戰的思想和觀念。 不僅如此,秦始皇還將一些被認爲是宣揚有害思想的儒生逮捕起來,將他們坑殺。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爲“焚書坑儒”。 然而,秦始皇的這一做法並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焚書坑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儒生們的聲音,但也激起了更多人對他統治的不滿和反抗。許多珍貴的文化典籍遭到毀滅,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一個重要事件。它反映了秦始皇在追求統一和穩定的過程中,採取了極端的手段來消除不同的聲音和思想。但這種做法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批評,成爲後世評價秦始皇統治的一個重要方面。 儘管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焚書坑儒這一事件卻提醒着人們,在追求政治目標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文化和思想的多樣性,不能以極端的方式去壓制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只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焚書坑儒-成語圖片

焚書坑儒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