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吞声
成语拼音
- dù kǒu tūn shēng
杜口吞声成语解释
-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典故出处
- 《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面对他人的误解和指责,他选择了默默承受,杜口吞声,不愿过多争辩。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忠诚善良的臣子名叫李明。
当时,国家的朝政被一些奸臣所把持,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肆意妄为地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李明看到这些不公不义的现象,心中充满了愤慨和忧虑。他多次向国王进谏,希望国王能够采取措施,制止奸臣的恶行,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那些奸臣早已在国王身边安插了自己的耳目,每当李明进谏时,他们便会在国王耳边进谗言,歪曲李明的本意,使得国王对李明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面对这种情况,李明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他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奸臣们正面抗衡。但他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和百姓陷入困境而无动于衷。于是,他选择了沉默,不再公开地进谏。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有朝一日国王能够看清奸臣的真面目,重新恢复国家的清明。
日子一天天过去,奸臣们的恶行越来越猖獗,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李明看着这一切,心中的痛苦愈发强烈。他想要再次站出来,为百姓发声,但一想到之前的遭遇,以及奸臣们可能对他的报复,他又不得不忍住。就这样,他只能杜口吞声,将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埋在心底。
直到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国家。外敌入侵,国内又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国王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回想起李明曾经的进谏,心中充满了懊悔。
国王终于下定决心,铲除了那些奸臣,并亲自召见李明,向他道歉,希望他能够再次为国家出谋划策。李明见国王终于醒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国王的请求,开始积极地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
在李明的辅佐下,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李明也因为他的忠诚和智慧,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强大的压力和困难时,我们可能不得不暂时杜口吞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只要我们心中始终保持着那份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转机,能够再次为自己所坚信的事情而奋斗。就像李明一样,虽然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沉默时期,但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杜口吞声-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