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吞聲

成語拼音

dù kǒu tūn shēng

杜口吞聲成語解釋

形容一句話也不說。

典故出處

《後漢書·曹節傳》羣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他人的誤解和指責,他選擇了默默承受,杜口吞聲,不願過多爭辯。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忠誠善良的臣子名叫李明。 當時,國家的朝政被一些奸臣所把持,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肆意妄爲地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李明看到這些不公不義的現象,心中充滿了憤慨和憂慮。他多次向國王進諫,希望國王能夠採取措施,制止奸臣的惡行,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然而,那些奸臣早已在國王身邊安插了自己的耳目,每當李明進諫時,他們便會在國王耳邊進讒言,歪曲李明的本意,使得國王對李明產生了懷疑和不滿。 面對這種情況,李明感到無比的痛苦和無奈。他深知自己勢單力薄,無法與奸臣們正面抗衡。但他又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國家和百姓陷入困境而無動於衷。於是,他選擇了沉默,不再公開地進諫。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有朝一日國王能夠看清奸臣的真面目,重新恢復國家的清明。 日子一天天過去,奸臣們的惡行越來越猖獗,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艱難。李明看着這一切,心中的痛苦愈發強烈。他想要再次站出來,爲百姓發聲,但一想到之前的遭遇,以及奸臣們可能對他的報復,他又不得不忍住。就這樣,他只能杜口吞聲,將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埋在心底。 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了這個國家。外敵入侵,國內又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百姓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國王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回想起李明曾經的進諫,心中充滿了懊悔。 國王終於下定決心,剷除了那些奸臣,並親自召見李明,向他道歉,希望他能夠再次爲國家出謀劃策。李明見國王終於醒悟,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國王的請求,開始積極地爲國家的復興而努力。 在李明的輔佐下,國家逐漸恢復了生機和活力。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李明也因爲他的忠誠和智慧,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尊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在面對強大的壓力和困難時,我們可能不得不暫時杜口吞聲,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只要我們心中始終保持着那份對正義和真理的執着,總有一天,我們會迎來轉機,能夠再次爲自己所堅信的事情而奮鬥。就像李明一樣,雖然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沉默時期,但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杜口吞聲-成語圖片

杜口吞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