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
成语拼音
- guā mù xiāng kàn
刮目相看成语解释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典故出处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成语典故
-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 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 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 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 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 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 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成语造句
- 他这段时间非常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成语故事
-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名叫吕蒙的年轻人。吕蒙出身贫寒,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起初,吕蒙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作战勇敢,很快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然而,尽管他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他却因为自幼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较为匮乏。
当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非常器重吕蒙,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有一次,周瑜看到吕蒙在处理军务时,因为缺乏文化知识而显得有些吃力,便对他说:“吕蒙啊,你如今已经身居要职,不能只凭武力行事,还应该多读些书,增长自己的见识。”吕蒙听后,却不以为意地回答道:“我每天忙于军务,哪有时间读书啊。”周瑜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会有的。我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只是希望你能通过读书,更好地理解军事策略和治国之道。”
吕蒙将周瑜的话暗暗记在心里。从那以后,他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学习。他孜孜不倦地钻研各种典籍,从兵法到历史,从文学到哲学,他都广泛涉猎。随着时间的推移,吕蒙的知识和见识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几年后,鲁肃接替周瑜成为了东吴的大都督。鲁肃一直听说吕蒙是个勇猛的武将,但对他的文化素养并不看好。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驻地,便决定去看看他。两人见面后,鲁肃随意地和吕蒙交谈起来。让鲁肃惊讶的是,吕蒙不再是那个只会谈论军事战术的粗人,他对天下局势、政治策略等都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鲁肃不禁感叹道:“我以前只知道你有勇无谋,没想到如今的你竟然如此博学多才,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吕蒙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学习,就是希望能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从此,鲁肃对吕蒙越发敬重,两人成为了亲密的好友和合作伙伴。而吕蒙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东吴的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东吴的一代名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愿意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就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同时,我们也不能仅凭第一印象或过去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给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正如吕蒙,从一个文化知识欠缺的武将,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他的经历正是“刮目相看”这个成语的生动写照。
刮目相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