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苦谏

成语拼音

fàn yán kǔ jiàn

犯颜苦谏成语解释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皇帝的错误决策,忠臣们毫不畏惧,犯颜苦谏,只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福祉。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忠诚而勇敢的大臣名叫魏征。 魏征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时的君主在治理国家方面时常出现偏差。魏征深知国家的兴衰与君主的决策息息相关,他决心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辅佐君主,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 有一次,君主做出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策,这个决策不仅会损害百姓的利益,还可能导致国家陷入危机。众多大臣都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们害怕触怒君主,都选择了沉默不语。然而,魏征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决定犯颜苦谏。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言辞恳切地向君主陈述这个决策的弊端,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君主一开始十分愤怒,觉得魏征竟敢公然违抗自己的旨意,但魏征毫不退缩,引经据典,列举了历史上许多因为君主不听劝谏而导致国家覆灭的例子。他说道:“昔日桀纣之君,不听忠臣之言,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如今陛下若不听臣之谏言,恐重蹈覆辙啊。” 君主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魏征的话并非毫无道理,自己的决策确实存在问题。最终,君主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修改了这个错误的决策,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魏征的犯颜苦谏并非这一次,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多次不顾自身安危,直言进谏。他的行为虽然有时会让君主感到不悦,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和勇敢,使得国家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在魏征的努力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他的犯颜苦谏的故事也被人们传颂不衰。人们从他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真正的忠臣,应该敢于直言进谏,哪怕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也要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勇敢地站出来。魏征的犯颜苦谏,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高尚品质,也为那个时代的政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犯颜苦谏-成语图片

犯颜苦谏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