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
成語拼音
- guǒ zú bù qián
裹足不前成語解釋
- 裹:纏。停步不前,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
典故出處
- 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范雎因受到誣陷而改名張祿逃到秦國。他徵對秦國四人專權問題去拜見秦昭王。他說自己冒死晉見是爲了秦國的將來,如果被殺就會讓天下有志於助秦的人裹足不前,他分析秦國的現狀頭頭是道,秦王拜他爲相。
成語造句
- 他總是因爲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白白錯失了很多好機會。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安國。安國中有一位年輕的將軍叫李明。
李明自幼習武,有着過人的勇氣和智慧。當時,安國邊境時常受到敵國侵擾,百姓生活不得安寧。李明決心要爲國家和百姓挺身而出,驅逐外敵。
一次,敵國再次發動大規模入侵,李明率領軍隊奮勇抵抗。他們與敵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雙方互有勝負。然而,隨着戰爭的持續,李明漸漸發現敵軍有着非常巧妙的戰術佈局,這讓他感到有些棘手。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李明的軍隊陷入了困境。他的一些部下開始產生恐懼和猶豫,擔心繼續前進會遭遇更大的危險。李明心中也有一絲猶豫,他看着眼前複雜的局勢,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採取更爲保守的策略,暫時停止進攻。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的誓言和百姓們期盼的眼神。他深知,如果此時裹足不前,那麼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國家和百姓也將繼續遭受苦難。
於是,李明重新振作起來,他鼓舞士氣,讓士兵們明白他們戰鬥的意義和價值。他帶領着軍隊克服了內心的恐懼和猶豫,再次勇敢地衝向敵軍。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李明和他的軍隊發揮出了超常的勇氣和智慧,他們逐漸打破了敵軍的戰術佈局,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最終,他們成功地擊退了敵國的入侵,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這場戰爭之後,李明成爲了安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而他也明白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絕不能因爲一時的猶豫和恐懼而裹足不前,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個故事也在安國流傳開來,提醒着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堅定信念,勇敢前行,不要被困難輕易嚇倒而止步不前。
裹足不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