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多要寡

成語拼音

fěng duō yào guǎ

諷多要寡成語解釋

諷諭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典故出處

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騷人之辭,怨刺憤懟,雖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論;相如、子云,瑰麗詭變,諷多要寡,漫羨無歸,不見治亂。”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學術討論中,他總是長篇大論卻不得要點,而別人往往能夠言簡意賅,避免像他那樣諷多要寡。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爲梁國。梁國的國王是一位好大喜功之人,他總是渴望着擁有更多的權力和財富。 在梁國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名爲李義。李義爲人正直,常常直言進諫,希望國王能夠以民爲本,注重國家的長遠發展。然而,國王卻並不喜歡李義的直言不諱,覺得他總是掃自己的興。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王開始寵信一些善於阿諛奉承的臣子,他們總是在國王面前說一些華而不實的話,誇讚國王的英明神武,而對於國家真正面臨的問題卻視而不見。這些臣子們爲了迎合國王,不斷地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計劃和想法,看似宏大,實則空洞無物。 李義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十分憂慮。他多次向國王進言,指出這些計劃的弊端和不可行之處,但國王卻不以爲然,認爲李義是在故意找茬。 有一次,國王決定要修建一座極其奢華的宮殿,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李義得知後,立刻上書國王,詳細地闡述了修建這座宮殿的不合理性以及可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然而,國王卻被那些阿諛奉承的臣子們所蠱惑,根本聽不進去李義的話。 那些阿諛奉承的臣子們紛紛指責李義,說他不懂國王的宏圖大志,故意阻礙國家的發展。李義面對這些指責,毫不退縮,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國王卻最終還是決定要修建宮殿,並且對李義越發不滿。 在這個過程中,李義深刻地體會到了“諷多要寡”的含義。那些阿諛奉承的臣子們雖然說了很多話,但都是毫無意義的奉承之詞,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毫無幫助;而自己雖然言辭懇切,切中要害,但卻因爲不符合國王的心意而被冷落。 最終,梁國因爲國王的錯誤決策和那些阿諛奉承臣子們的誤導,國家陷入了困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李義雖然一直堅守着自己的原則,但卻無法改變這一局面,只能無奈地嘆息。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在一個集體或社會中,我們應該注重實際,避免只追求表面的華麗和數量的多,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不要被那些毫無價值的言語所迷惑,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諷多要寡-成語圖片

諷多要寡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