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語虛辭
成語拼音
- fú yǔ xū cí
浮語虛辭成語解釋
- 指大話、空話。
典故出處
- 《東觀漢記·隗囂傳》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厭浮語虛辭耳。”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會議上滔滔不絕地講述着自己的方案,可仔細一聽,全是浮語虛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安國。安國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張華。
張華此人,平日裏能說會道,常常用一些華麗的言辭來取悅國王和其他大臣,但實際所做之事卻往往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成果。
有一次,安國面臨着一場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解決辦法。張華在朝堂上滔滔不絕,說了許多浮語虛辭,比如他會如何祈求上天降雨,如何帶領百姓抗旱等等,言辭極爲動聽。然而,當真正需要付諸行動時,張華卻束手無策,那些他口中的宏偉計劃都化爲泡影。
其他一些大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如興修水利、組織百姓尋找水源等,但張華卻對這些建議不屑一顧,繼續用他那看似華麗實則空洞的話語來爲自己辯解。
時間一天天過去,旱災的情況愈發嚴重,百姓們怨聲載道。而張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浮語虛辭中,沒有爲解決問題做出任何實際的貢獻。
終於,國王也察覺到了張華的問題,他開始反思自己爲何一直被張華的言語所迷惑,而忽略了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辦法的大臣。於是,國王決定不再被張華的浮語虛辭所矇蔽,開始重用那些腳踏實地做事的大臣。
在這些大臣的努力下,安國逐漸找到了應對旱災的辦法,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得到了改善。而張華,因爲他的浮語虛辭和無所作爲,最終被國王冷落,失去了曾經擁有的地位和榮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浮語虛辭雖然可能一時聽起來美妙動聽,但在實際生活中,只有真正腳踏實地、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解決問題,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我們不能被那些華而不實的言辭所迷惑,而應該注重實際行動和成果。就如《論語》中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不被浮於表面的言語所誤導,追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浮語虛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