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蔽日
成語拼音
- fú yún bì rì
浮雲蔽日成語解釋
- 浮雲遮住太陽。原比喻奸佞之徒矇蔽君主◇泛指小人當道,社會一片黑暗。
典故出處
- 漢·陸賈《新語·慎微》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成語典故
-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陳毅《贈同志》詩
成語造句
- 如今的局勢複雜多變,各種虛假信息和謠言漫天飛舞,猶如浮雲蔽日,讓人難以看清事實的真相。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經歷着一段動盪的時期。這個國家的君主雖然有一定的能力,但卻逐漸被身邊的奸臣所矇蔽。
奸臣們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斷地在君主耳邊進讒言,歪曲事實,讓君主對許多忠臣產生了誤解。他們就如同那層層的烏雲,慢慢地遮住了君主心中的陽光,讓君主無法看清真實的情況。
其中有一位忠誠而有才能的大臣,名叫李明。他一直致力於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多次提出有益的建議和政策。然而,奸臣們卻害怕李明的才能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於是聯合起來對他進行詆譭和陷害。
他們編造各種謊言,說李明心懷不軌,企圖篡奪王位。君主一開始並不相信,但在奸臣們日復一日的讒言轟炸下,心中也漸漸產生了懷疑。最終,君主聽信了奸臣們的話,將李明革職查辦。
失去了李明這樣的忠臣,國家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許多正確的決策得不到實施,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那些奸臣們卻越發囂張,繼續爲非作歹。
與此同時,鄰國看到這個國家的混亂局面,趁機發動了侵略。由於國家內部的腐敗和混亂,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連連敗退。百姓們紛紛對君主和姦臣們表示不滿,希望能夠恢復國家的清明。
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君主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明白了是奸臣們的浮雲蔽日,讓他失去了判斷力。他決定重新啓用李明,並剷除那些奸臣。
李明不計前嫌,毅然肩負起了拯救國家的重任。他一方面整頓朝政,清除奸臣的餘孽;另一方面積極組織抵抗,帶領百姓和軍隊共同抵禦外敵。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國家終於逐漸恢復了生機,成功擊退了鄰國的侵略。
從那以後,君主深刻地認識到了浮雲蔽日的危害,他更加珍惜身邊的忠臣,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國家在李明等忠臣的努力下,走上了繁榮昌盛的道路,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虛假的表象所迷惑,以免被浮雲蔽日,錯失了真正的美好和機遇。
浮雲蔽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