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怨而不敢言
成語拼音
-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敢怨而不敢言成語解釋
- 內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
典故出處
- 宋·鄧牧《伯牙琴·吏道》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公司裏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卻只能默默忍受,敢怨而不敢言。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的統治者昏庸無道,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三的貧苦農民。他每天辛勤勞作,卻依然難以維持生計。朝廷不斷增加賦稅,讓他的生活更加艱難。李三心中充滿了怨恨,但他深知反抗的後果,只能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
有一次,朝廷又頒佈了一項新的苛捐雜稅,這讓百姓們怨聲載道。然而,大家都不敢公然表達自己的不滿,因爲一旦被官府發現,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李三看着自己破敗的家,心中的悲憤難以言表,但他也只能敢怨而不敢言。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壓抑的情緒在百姓中不斷積累。終於,有一天,一場災難降臨了。由於長期的剝削和貧困,爆發了一場嚴重的饑荒。百姓們四處求食,卻一無所獲。李三看着周圍餓死的人,心中的怒火燃燒得更加旺盛。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位有識之士站了出來。他名叫張華,曾經飽讀詩書,深知百姓的疾苦。張華開始祕密地聯絡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試圖尋找改變現狀的方法。他們小心翼翼地行動着,不敢讓官府察覺到他們的意圖。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張華他們決定發動一場小規模的起義。他們趁着夜色,襲擊了官府的糧倉,將糧食分發給了飢餓的百姓。然而,這場起義很快就被官府鎮壓了下去,張華等人也被逮捕。
李三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充滿了悲痛和無奈。他知道,自己和其他百姓依然無法擺脫這種悲慘的命運。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他們只能繼續敢怨而不敢言,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痛苦。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這個王朝最終因爲失去了民心而走向了覆滅。而“敢怨而不敢言”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對那個時代百姓無奈與悲哀的生動寫照。它提醒着後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穩定,要傾聽百姓的聲音,避免重蹈覆轍。同時,也讓我們明白,當人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一味地沉默和忍耐,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爲自己和他人爭取應有的權利和尊嚴。
敢怨而不敢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