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不及

成語拼音

hòu huǐ bù jí

後悔不及成語解釋

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典故出處

《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景公病重,讓國惠子、高昭子幫助公子荼當上國君。齊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別逃往衛國、魯國等地。齊國的陳乞想殺死國惠子和高昭子,從中挑撥他們與大夫們的關係,說不消滅他們就會後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戰爭。

成語造句

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否則等到造成嚴重後果的時候就會後悔不及。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李明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卻有着遠大的抱負和野心。 李明自幼聰慧,勤奮好學,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在當地小有名氣。他渴望能夠出人頭地,成就一番大事業。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京城闖蕩。 到了京城後,李明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口才,很快得到了一些權貴的賞識。他開始涉足官場,並且逐漸嶄露頭角。然而,隨着地位的上升,李明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變得貪婪和自私,爲了追求更高的權力和財富,不惜使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 在一次重要的職位競爭中,李明爲了擊敗對手,竟然暗中陷害對方,讓對方陷入困境。他成功地獲得了那個職位,但他的所作所爲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和譴責。 然而,李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爲所欲爲。他沉迷於權力和財富的慾望中,無法自拔。 直到有一天,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危機。外敵入侵,國家陷入了戰亂之中。而此時的李明,因爲之前的種種劣跡,已經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和支持。他想要挽回局面,卻發現已經無能爲力。 戰火蔓延,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李明看着眼前的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想起了自己一路走來所犯下的錯誤。他後悔不已,卻發現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最終,國家淪陷,李明也在戰亂中失去了生命。他到死都沒能彌補自己的過錯,只能帶着無盡的悔恨離開這個世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一定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否則,當我們後悔的時候,往往已經來不及了。就像李明一樣,他爲了權力和財富而放棄了自己的良知,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應該以史爲鑑,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以免後悔不及。

後悔不及-成語圖片

後悔不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