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無及

成語拼音

hòu huǐ wú jí

後悔無及成語解釋

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典故出處

《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準備攻打齊國,越王勾踐帶人爲夫差助威,伍子胥對夫差說越國纔是心腹之患,應該除掉,等越國強大了,想消滅就後悔莫及了。夫差不聽勸告,反而疏遠伍子胥並命他自殺。11年後,強大了的越國一舉消滅吳國。

成語造句

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否則一旦鑄成大錯,就會後悔無及。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吳王夫差即位後,發誓要報越國殺父之仇。經過多年的準備,夫差終於率領大軍攻打越國。 越王勾踐得知吳軍來襲,急忙率領軍隊迎戰。然而,由於越國實力相對較弱,在戰鬥中逐漸處於下風。勾踐見形勢不妙,決定採用謀士范蠡的計策,向夫差求和。夫差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請求,但要求勾踐夫婦到吳國爲奴。 勾踐和夫人來到吳國後,住在簡陋的石屋裏,每天做着各種苦役,毫無怨言。他們的行爲逐漸贏得了夫差的信任和同情。三年後,夫差認爲勾踐已經真心歸順,便放他們回到了越國。 回到越國後,勾踐決心復仇。他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同時,他還採用了文種的九條計謀,其中包括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離間夫差和伍子胥等大臣的關係。 在越國逐漸強大的同時,吳國卻由於夫差的驕傲自大和連年征戰而逐漸衰落。伍子胥多次勸諫夫差要警惕越國,但夫差卻不以爲然,反而聽信伯嚭的讒言,賜死了伍子胥。 終於,勾踐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吳軍節節敗退,夫差無奈之下只得向勾踐求和。勾踐想起自己在吳國所受的屈辱,拒絕了夫差的求和請求。夫差悔恨不已,他想起伍子胥曾經的勸諫,卻發現已經後悔無及。最終,吳國被越國所滅,夫差也拔劍自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做決策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如果夫差能夠聽取伍子胥的建議,不被越國的表面現象所矇蔽,也許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只有不斷努力,才能避免後悔無及的事情發生。

後悔無及-成語圖片

後悔無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