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
成語拼音
- gé qiáng yǒu ěr
隔牆有耳成語解釋
- 隔着一道牆,也有人偷聽。比喻即使祕密商量,別人也可能知道。也用於勸人說話小心,免得泄露。
典故出處
- 《管子·君臣下》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成語典故
- 又誰料知己傾談,忘了隔牆有耳,全灌進了楊子衢的耳中。★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成語造句
- 在這看似安全的角落談論機密之事,卻不知隔牆有耳,隨時可能走漏風聲。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國家,國家雖小,但其宮廷之中卻也充滿了各種明爭暗鬥。
宮廷中有一位大臣,他足智多謀,但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一天,這位大臣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關於鄰國即將對他們國家發動一場突襲。大臣深知此事的嚴重性,必須儘快稟報國王,以便國家能夠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然而,宮廷中耳目衆多,大臣又擔心自己的行動會被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察覺。於是,他決定選擇一個極爲隱蔽的地方與國王會面。他找到了宮廷中一個偏僻的花園角落,確定周圍沒有其他人後,便開始向國王詳細稟報鄰國的動向。
國王聽後大驚失色,他與大臣開始商議應對之策。大臣詳細地闡述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國王則頻頻點頭表示贊同。他們以爲在這個偏僻的角落不會有人聽到他們的談話,卻不知此時在不遠處的一堵高牆之後,有一個心懷不軌的小吏正躲在那裏。這個小吏一直想要找機會扳倒大臣,他聽到了大臣和國王的談話,心中暗自竊喜,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不久之後,鄰國的突襲果然如大臣所料般到來,但由於國王和大臣提前做了準備,國家成功地抵禦了這次攻擊。然而,那個小吏卻在這時將大臣與國王的談話添油加醋地傳播了出去,說大臣故意誇大鄰國的威脅,是爲了自己邀功。謠言漸漸傳開,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開始對大臣產生懷疑。
大臣得知此事後,氣憤不已,但他也明白“隔牆有耳”的道理。他知道在宮廷這樣複雜的環境中,必須更加小心謹慎。最終,經過一番努力,大臣成功地澄清了事實,讓人們看清了小吏的真面目。而從那以後,大臣在行事時更加註重保密,以防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以爲在一些看似安全的地方就可以放鬆警惕,因爲說不定就有“隔牆有耳”,我們的言行可能會被他人聽到或看到。同時,我們也要學會謹言慎行,避免因爲自己的疏忽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就如同《管子·君臣下》中所說:“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所以我們要明白,即使在看似無人之處,也可能隱藏着未知的風險。只有保持警覺,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隔牆有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