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羣之馬
成語拼音
- hài qún zhī mǎ
害羣之馬成語解釋
- 危害馬羣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典故出處
- 《莊子·徐無鬼》:“夫爲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成語典故
-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一次,黃帝要去具茨山,卻在襄城迷了路。這時,他遇到了一位放馬的男孩,便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麼地方嗎?”男孩回答說:“知道。”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院的住處嗎?”男孩也回答說知道。黃帝聽後心裏很高興,說:“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問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嗎?”男孩回答說:“治理天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前幾年,我在外遊歷,當時還生着病,有位長輩對我說:‘你在外遊歷的時候,要注意日出而遊,日入而息!’我現在身體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謂治理天下,也不過如此罷了。”黃帝覺得男孩很聰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男孩只得說:“治理天下的人,其實與放馬的人沒什麼兩樣,只不過要將危害馬羣的壞馬驅逐出去而已!”黃帝很滿意男孩的回答,稱他爲“天師”,並恭恭敬敬地對他拜了幾拜,然後才離開。
成語造句
- 那幾個經常惹是生非的人,簡直就是團隊中的害羣之馬,嚴重影響了整體的和諧與發展。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這個國度中,百姓們安居樂業,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
在這個國度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牧場,裏面養着許多的馬匹。這些馬大多都溫順勤勞,爲主人馱運貨物、拉車耕地,是人們得力的夥伴。然而,在這羣馬中,卻出現了一匹與衆不同的馬。
這匹馬生性頑劣,經常不聽從牧馬人的指揮,在牧場裏橫衝直撞。它不僅會踢傷其他的馬匹,還會破壞牧場的設施,搞得整個牧場雞飛狗跳。牧馬人多次想要馴服它,但都沒有成功。
有一天,這匹馬趁着牧馬人不注意,偷偷跑出了牧場,跑到了小鎮的街道上。它在街道上肆意奔跑,嚇得行人們紛紛躲避。它還撞翻了街邊的攤位,造成了一片混亂。小鎮的官員得知此事後,立刻派士兵前來捉拿這匹馬。
經過一番周折,士兵們終於抓住了這匹馬。官員看着這匹搗亂的馬,氣憤地說道:“這匹馬真是我們小鎮的害羣之馬,它的行爲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和安全。”於是,官員決定對這匹馬進行嚴厲的懲罰,以警示其他馬匹。
這件事情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對此非常重視。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處理這匹馬以及類似的情況。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大臣建議將這匹馬處死,以絕後患;有的大臣則認爲應該給它一個機會,讓它改過自新。
國王思考了許久,最終說道:“這匹馬確實是一匹害羣之馬,但我們不能僅僅因爲它的過錯就輕易地將它處死。我們應該嘗試去教育它、引導它,讓它明白自己的錯誤。如果它能夠改過自新,那它仍然可以成爲一匹有用的馬。”
於是,國王派遣了一位經驗豐富的馴馬師來訓練這匹馬。馴馬師用了各種方法,耐心地教導這匹馬。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匹馬終於變得溫順聽話了。它不再搗亂,而是成爲了一匹優秀的馬。
這個故事傳遍了整個國度,人們都從中學到了一個道理:對於那些有不良行爲的人或事物,不能一味地懲罰或拋棄,而應該給予他們機會去改正錯誤。就像那匹曾經的害羣之馬,只要經過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也能夠成爲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員。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警惕那些可能成爲害羣之馬的人或事,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以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同時,我們也不能輕易地給他人貼上“害羣之馬”的標籤,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對待他人,相信每個人都有改變和成長的潛力。
害羣之馬-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