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一隅
成語拼音
- gǒu ān yī yú
苟安一隅成語解釋
- 苟安暫且偷生;一隅一個角落。指一個小地方。暫且在一個小地方偷安。指統治者對外來侵略不進行抵抗。佔據一個小地方以偷安。
典故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九回方今奸臣弄權,專主和議;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苟安一隅,無用兵之志。”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怎能允許一些人苟安一隅,不思進取,不爲國效力?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有這樣一個國家,它在一段時期內選擇了苟安一隅。
這個國家原本擁有着輝煌的歷史和強大的實力,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外部局勢的變化,統治者們逐漸失去了進取之心。當時,周邊的列強崛起,戰爭與紛爭不斷。但這個國家的君主和大臣們卻只想着守住自己眼前的一小片土地,過着相對安逸的生活,而不願去面對外面世界的挑戰和機遇。
他們害怕戰爭會破壞現有的安穩,害怕變革會動搖他們的統治地位。於是,他們採取了一系列保守的政策,加強國內的防守,卻忽視了自身的發展和對外的交流。面對周邊國家的擴張和侵略,他們總是選擇妥協和退讓,以求得一時的安寧。
有一次,鄰國派出使者,要求這個國家割讓一片重要的領土,以換取短暫的和平。國內有大臣提出反對,認爲這樣會損害國家的根本利益,但統治者卻害怕戰爭的爆發,最終還是同意了割地的要求。就這樣,這個國家的領土不斷被蠶食,而他們卻依然沉浸在自己那虛假的安逸之中。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比如南宋時期,面對金兵的強大壓力,南宋朝廷的一些人選擇了偏安一隅,只圖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而不去積極地收復失地,最終導致國家的衰落和滅亡。正如《宋史·孝宗本紀贊》中所記載:“然在位久,志在經理,銳意圖治,孤城退敵,中材之主也。”可惜的是,這種進取的精神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這個國家因爲苟安一隅,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和榮耀,人民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他們錯過了發展的機遇,在歷史的潮流中漸漸落後。最終,當更大的危機來臨時,他們發現自己已經無力抵抗,曾經的繁華與安定也化爲泡影。
這個故事深刻地警示着我們,不能只滿足於眼前的安逸,而要勇於面對挑戰,積極進取,不斷開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立足,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不能像這個國家一樣,因爲苟安一隅而最終走向衰敗和滅亡。
苟安一隅-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