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釁伺隙
成語拼音
- guān xìn sì xì
觀釁伺隙成語解釋
- 釁、隙破綻、漏洞。探察對方的破綻、漏洞,以待時機。
典故出處
-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且阻兵無衆,古之明鑑,誠宜暫息進取小規,以蓄士民之力,觀釁伺隙,庶無悔吝。”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兩國之間的局勢緊張,各方勢力都在蠢蠢欲動,試圖觀釁伺隙,謀取利益。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諸侯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在衆多諸侯國中,鄭國和宋國一直存在着矛盾和摩擦。
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一直關注着周邊各國的動態,試圖尋找機會擴大鄭國的勢力範圍。而宋國這邊,也有着自己的盤算。
有一次,鄭國國內發生了一些動盪,鄭莊公忙於處理內部事務,暫時無暇顧及對外的行動。宋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察覺到了這個情況,認爲這是一個可乘之機。他們開始暗中觀察鄭國的局勢,等待着合適的時機發動攻擊,想要趁鄭國虛弱之時佔得便宜。
宋國的大臣華元積極主張對鄭採取行動,他不斷地向國君進言,分析此時鄭國的破綻和弱點。終於,宋國國君決定出兵鄭國。
鄭國這邊雖然面臨一些內部問題,但鄭莊公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很快就察覺到了宋國的企圖,意識到這是宋國在觀釁伺隙。鄭莊公迅速做出應對,一方面穩定國內局勢,另一方面積極籌備防禦和反擊。
當宋國的軍隊氣勢洶洶地來襲時,鄭國早已嚴陣以待。鄭莊公親自指揮作戰,憑藉着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戰略佈局,成功地抵禦了宋國的進攻。不僅如此,鄭國還抓住機會進行反擊,給宋國軍隊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經此一戰,宋國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困境。而鄭國則憑藉着鄭莊公的智慧和果敢,成功地化解了危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諸侯國中的地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競爭對手時,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善於觀察對方的破綻和弱點,但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防禦和準備,以免被對方抓住可乘之機。就像鄭國和宋國之間的這場較量,觀釁伺隙的一方未必就能得逞,反而可能會因爲過於急切而陷入被動。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觀釁伺隙-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