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發蕭牆

成語拼音

huò fā xiāo qiáng

禍發蕭牆成語解釋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比喻內部。指禍亂髮生在內部

典故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爲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內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恐怕要禍起蕭牆了。”。

成語造句

家庭內部若不能和睦相處,各種矛盾不斷積累,最終可能會導致禍發蕭牆。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爭鬥和衝突。在魯國,有一位權勢滔天的大臣季孫氏。 季孫氏野心勃勃,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他的行爲引起了其他一些大臣的擔憂和不滿。其中有一位智者名叫子路,他察覺到季孫氏的所作所爲可能會給魯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有一天,子路找到季孫氏,誠懇地勸說道:“大人,您如今的行爲已經引起了諸多不滿,長此以往,恐怕會引發禍亂啊。”然而,季孫氏卻不以爲然,他認爲自己的勢力已經足夠強大,無需擔憂這些。 隨着時間的推移,季孫氏的專橫跋扈越發嚴重,他與其他大臣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魯國國內的局勢變得動盪不安。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心懷不滿的大臣和貴族開始暗中謀劃,試圖推翻季孫氏的統治。他們祕密聯合起來,準備發動一場政變。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政變爆發了。這些大臣和貴族率領着自己的部衆,衝向季孫氏的府邸。季孫氏措手不及,他的勢力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攻擊下迅速瓦解。 魯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季孫氏那毫無節制的權力慾望,正如古人所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這場禍亂正是從內部爆發,就如同禍發蕭牆一般,給魯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後來,魯國經過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恢復平靜,但這場禍亂的陰影卻一直籠罩在魯國人民的心中。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讓權力和慾望矇蔽了雙眼,否則就可能會引發類似禍發蕭牆這樣的悲劇,讓國家和人民陷入苦難之中。我們應該以史爲鑑,注重內部的和諧與穩定,防患於未然,避免重蹈覆轍。

禍發蕭牆-成語圖片

禍發蕭牆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