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耳寄書
成語拼音
- huáng ěr jì shū
黃耳寄書成語解釋
-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爲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典故出處
-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駿犬,名黃耳,甚愛之。……其後因以爲常。”
成語典故
- 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陸機離開家鄉浙江會華亭到京城洛陽做官。他很久沒有收到家信,就寫好一封信裝入竹筒套到獵犬黃耳的脖子上,讓它送到浙江老家,聰明的黃耳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會華亭並索取回信,來回只用25天時間。
成語造句
- 他遠在他鄉,與家人聯繫不便,只能期盼着像黃耳寄書那樣能有特別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思念。
成語故事
- 在西晉時期,有一個人叫陸機。陸機出身名門,才華橫溢。
陸機在京城洛陽爲官時,十分思念他在吳郡的家人和朋友。當時通信極爲不便,他常常爲不能及時與家鄉的親人聯繫而感到苦惱。
有一天,陸機在集市上偶然看到一隻小黃狗,這隻狗看起來機靈可愛。陸機心中一動,便買下了這隻小狗,給它取名爲“黃耳”。陸機將黃耳帶回了家,悉心地照顧它,黃耳也很快與陸機熟悉起來,對他十分親暱。
隨着時間的推移,陸機對黃耳越發喜愛,同時他又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製作了一個小竹筒,將寫好的書信放在竹筒裏,然後綁在黃耳的脖子上,讓黃耳嘗試爲自己傳遞書信回家鄉。黃耳似乎明白了陸機的用意,它歡快地搖着尾巴,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黃耳一路翻山越嶺,憑藉着它敏銳的嗅覺和頑強的毅力,經過了許多艱難險阻。它穿過了茂密的森林,跨過了湍急的河流,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吳郡陸機的家中。
陸機的家人看到黃耳脖子上的竹筒,十分驚喜,趕忙取下書信閱讀。讀完信後,他們知道了陸機在京城一切安好,也非常感動陸機能想出這樣奇特的方式與他們聯繫。家人也趕緊寫了回信,放進竹筒裏,讓黃耳再帶回去給陸機。
黃耳不負所望,又帶着回信踏上了返程之路。就這樣,黃耳成爲了陸機和家人之間傳遞書信的使者,它的忠誠和勇敢讓人們讚歎不已。
後來,“黃耳寄書”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傳遞書信,表達對遠方親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這個成語故事不僅展現了陸機的智慧和創新精神,也體現了人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情感和默契。它讓我們明白,在困難的情況下,只要我們用心去想辦法,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動物的靈性和忠誠,它們可以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和助手。就如同陸機與黃耳一般,他們的故事成爲了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溫暖而動人的光芒。
黃耳寄書-成語圖片